|
【专访】独家内容!南方影视中心记者专访《矮婆》导演蒋能杰 |
【zf】2019-3-26发表: 独家内容!南方影视中心记者专访《矮婆》导演蒋能杰 在当今中国的电影界里,谈到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,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——蒋能杰。最近,他携带自己的最新力作《矮婆》来到佛山举行了点映活动。导演简介纪录片导演棉花沙影像工作室创办人纪录片作品:《路 陶瓷相关 ,本文关键词:留守儿童纪录片导演内容记者中心专访电影南方独家影视 独家内容!南方影视中心记者专访《矮婆》导演蒋能杰在当今中国的电影界里,谈到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,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——蒋能杰。最近,他携带自己的最新力作《矮婆》来到佛山举行了点映活动。 导演简介 纪录片导演 棉花沙影像工作室创办人 纪录片作品:《路》《常春庵》 《村小的孩子》《初三》《龙老》 《加一》《川军老兵彭国臣》 电影作品:《矮婆》 【《村小的孩子》荣获 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 最佳纪录长片奖】 导演访谈录 在3月23日晚《矮婆》点映活动前,南方影视中心记者有幸获得专访蒋能杰导演的机会,一起来看看我们都聊了些什么吧。 记者:当初您进入电影行业的契机是什么? 蒋能杰:大学时期我就是特别特别痴迷于电影,虽然文笔不太行,但也相当于在大学已明确自己要干嘛了,所以毕业以后便进了电影行业。 记者:为什么会选择以记录片形式去拍留守儿童题材的电影? 蒋能杰:我觉得纪录片的拍摄门槛比较低,适合我这种初学者。至于拍留守儿童题材,当时我刚创立木棉纱影像工作室,不知道要拍什么题材,所以就想到拍自己身边的、最熟悉的,而我是来自乡村的,知道当时在我家乡有大量留守儿童,我母校在十年内做了五次统计,发现有80%孩子的父母是长期在外打工的。所以我就想到拍这帮孩子,也顺便拍乡村教育,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部公益儿童记录片。 记者:《矮婆》是您执导的首部剧情电影,从记录片转型到剧情片,您觉得难在哪些地方? 蒋能杰:有3点吧。首先拍记录片成本很低,拍摄人员很少,一般3~4个人就能开拍了。但剧情片不行,一个剧组起码要30~40人,成本比纪录片高多了。其次,筹资很困难。《矮婆》的拍摄成本要160万左右,我自己往里投了有120万,剩下的都是朋友公司往里投。最后,剧组人太多,难管理。 记者:因为要处理的事变多了? 蒋能杰:这个也有,但我的性格也是一方面,因为我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,以前拍纪录片才那么几个人,大家都熟悉对方,好相处。但拍《矮婆》的时候人多了,就不能像以往那样了,而且拍戏的时候压力很大,就常骂人,感觉那时候拍片是痛并快乐着的状态。 记者:在拍留守儿童题材电影时,您遇到过哪些触动您内心的事? 蒋能杰:有,在拍摄纪录片时,遇到过这么一件事,一对父母过年回家,在路上碰到他们自己的孩子,但双方竟然互不认识,孩子还叫他们叔叔阿姨,直到回到家才获知真相。所以虽然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不错,农村的物质条件也上去了,上学和交通也方便,但我认为留守儿童最缺的不是物质,而是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,这种情感缺失是非常难弥补的。因此我拍摄儿童题材也是想借镜头讲社会上的一些情况,让大家多点关注。 记者:从电影的制作人名单中,我们可以看到廖庆松和林强两位大师的身影,能说说他们是怎样加入到剧组的吗? 蒋能杰:我跟拍《二十二》的导演郭柯关系比较好,当时我们团队对《矮婆》的剪辑效果不太满意,然后郭导就把廖庆松老师介绍给我们认识,廖老师也愿意提携我们这些晚辈,让我们给他发样片。结果他看完后还挺喜欢,特意从台湾飞到北京为我们剪片,剪了一个星期。 记者:林强老师又是怎样和《矮婆》联系到一起? 蒋能杰:其实是廖老师剪完片后认为这电影需要配点音乐,就把林强老师推荐给我了,经过这两位大前辈的调整,《矮婆》才能在北京电影节上收获大量好评,两位老师对我们这些电影界晚辈真的很好,我非常感激! 记者:请问您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是什么呢? 蒋能杰:目前还没有下一步的计划,现在首要还是把《矮婆》推广到院线。 记者:好的,谢谢蒋导演您的配合,很期待今天晚上的电影。 蒋能杰:不客气。 点映现场 优秀的电影从来不缺乏欣赏者!23号晚上,影迷朋友们纷纷前来南海区环宇城的百老汇影院观看电影《矮婆》,其中不乏蒋导演影迷的身影,看到偶像,不少粉丝按耐不住激动心情,上前合影。 互动环节 电影放映结束后,蒋导演还向观众坦白了自己拍摄时的一些心路历程,分享拍电影时的一些苦与乐,当他被现场主持人问到为什么会专注儿童题材电影时,他还开起了小玩笑。 我认为儿童的世界比较单纯,成人的世界太复杂了,像我这种智商的拍不好,所以只能拍儿童咯。——蒋能杰 活动结束后,导演与观众合影 文/ 何宇扬 专访zf相关"独家内容!南方影视中心记者专访《矮婆》导演蒋能杰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专访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专访zf的支持,对于独家内容!南方影视中心记者专访《矮婆》导演蒋能杰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 (【zf】更新:2019/3/26 17:22:48)
|